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
今天有緣聽到香港電台節目「講東講西」討論我一向也有興趣的佛教題目「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。」
我對佛教沒有太多硏究,但如其他人一樣,認為她係一門有智慧嘅宗教。
節目中,主持人(張燦輝教授)引用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去討論經常被人理解錯誤的名句「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」究竟是什麼?
網上的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版本如下: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識,亦複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挂礙。無挂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盤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主持人參考釋一行禪師的解釋, 向聽眾遂一講解心經的意思。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, 「般若」即智慧「波羅蜜多」即到彼岸。「色」字的意思是指「形態」、「影像」、「物質」,包括但並非單純指「美色」;而「空」字的意思為「無常」、「非固定」、「不恆久」,而非「沒有」或「空間」的意思;當佛經形容空間時會使用「虛空」而非單字「空」。所以整句的正確意思是:一切的「形態」、「影像」、「物質」都是「無常」、「非固定」、「不恆久」的。
釋一行禪師亦說,一切的東西(色)都跟所有一切有關係(互即互入/interbeing)。如能明白大智慧就可以由此岸到彼岸。佛不是神(佛教亦冇上帝),只是一個覺悟者。所以衆生皆可成佛。(波羅智)
受想行識、感受,思想,行動,意識(即自己) ,只不過如此 (as such)。
佛教相信一切苦難都源自自己。痛苦是虛妄 不是永恆(無常)。世事亦不是永恆。要脫離痛苦只有修行成佛(涅盤)。
我這樣看,佛教應稱作佛學不應歸類為宗教。應該是了解世界的學問,不應該搞到滿天神佛。不過,任何學問都應該取其好,棄其壞。對佛教闡述既世界觀,很認同。尤其不應對凡事執著,應該學懂放下。
但自己未有足夠智慧去理解為何佛教那麼執著脫苦、涅盤?為什麼不放下,享受無窮無盡的輪迴,無窮無盡的生離死別,其實又有乜所謂?
References:
講東講西
一行禪師說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
佛教哲學的開端: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(上)
佛教哲學的開端: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(下)